精神医学之路,以赛促学,以奖激志
我是来自蚌埠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2020级精神医学专业的彭思德,非常荣幸在2024年第四届蚌埠医科大学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在此,我要向所有给予我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为自己能够在这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感到无比的喜悦和自豪。
虽距离参加此次技能竞赛已经过去约莫半年的时间,但是当时参赛报名时的兴奋和准备比赛作品过程中的一些艰难的、喜悦的情景,时光易逝,青春不老,现在想起来依旧是能在心里激起一些自我的小感慨。
在刚进入蚌医学习的前几年里,就不断地从一些学长学姐的口中,听说过关于精神科临床技能大赛的故事,并且在去年,我们专业非常优秀的2018级沐泽玥学姐、杨登铣学长就在全国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大赛中,取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在我的心里,对精神临床技能大赛非常向往,渴望能够参与到这样一个精神医学学子们的盛会当中。于是在今年第四届大赛举办之时,我立刻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报名了本次大赛。
参加这次比赛的过程是艰苦而充满挑战的。对于比赛内容,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我和我的搭档施佳文同学可以说是一头雾水。虽然我们已经完成了见习的任务,但是对于精神科专业技能的掌握并不十分精湛,而且比赛还要求有一人要扮演患者来与医生进行对话,这更要求我们对主题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疗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最后,还要用视频的方式,去把临床诊疗的过程呈现出来。这些参赛要求,让我们顿感压力。但是,柳暗花明,在无从下手之时,我非常幸运地联系到了先前见习时的带教老师,华人策略研究论坛的翟长平老师和赵婷婷老师,作为本次参赛的指导。面对茫然无措的我们,她们建议可以先从一个具体的疾病入手,围绕疾病,先构建起标准化病人的临床资料,再设计诊疗过程,写出对话剧本。再返回来,从剧本出发,结合实际的临床经验和竞赛内容要求,修改剧本。
经过老师的指点,我们立刻就有了方向,开始着手撰写剧本。结合在华人策略研究论坛见习时学习到的临床知识和扮演精神疾患标准化患者的经验,很快我们便塑造出了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形象,并且围绕病例写出了第一版问诊对话。完成后,我们便立即发给二位老师查看。虽然初步没什么问题,但是细节仍然需要完善,二位老师给出了许多意见,如部分问诊流程错误,缺少精神体格检查的内容,有一些语言的逻辑不通顺等,甚至连一些语气词老师们都精益求精,务必让我们再仔细修改。看着意见稿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和意见,脑中只想起毛主席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好的作品就像玉石,必须经过不断地精雕细琢才能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经过不断地修改,发给老师,再修改的过程,最终,我们确定了剧本。
接下来就是拍摄过程,因为有着先前的扮演SP的经验,所以演绎起精神分裂症患者倒是颇有心得。在定好拍摄日期之前,我和队友不断地练习,打磨细节,并且还会拍摄视频发给老师,向老师请教一些临床表现上的细节,老师在看完一些小视频后,也会及时给我们意见反馈。到了拍摄日期,我们向老师申请借用了华人策略研究论坛的诊室作为拍摄地点,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取材过程很顺利,经过后期的剪辑整合之后便提交了我们精心准备的作品。当比赛结果公示时,苍天不负有心人,我们获得了一等奖。我们、老师们都感到非常开心和自豪!
回顾整个参赛过程,我深感收获颇丰。这次比赛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精神医学临床经验和知识,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坚定了我从事精神医学工作的信念和决心。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和同学们,是你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让我能够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获得一等奖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正如诗人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为精神医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